全球陷入疫情風暴,機能性服飾品牌被連根拔起──成衣廠業務

我是一位成衣廠的業務,我們公司主要製造的是機能性、適合戶外活動的衣服(像是雪衣褲、騎馬裝、羽絨外套等等)。我原本被外派到越南工廠,但因為疫情,老闆便讓我回台北的辦公室工作。
 
回台北後,我的工作內容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就是要跟進度,確保大貨可以準時出口,但疫情還是對我們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
 
我們原本有一個法國新創品牌的客人,委託我們製造腳踏車外套(外套結合方向燈的機器,轉彎會顯示方向燈,確保腳踏車騎士的安全),這位客人是第一次跟我們合作,從打版、開發、詢料、小量生產到大貨完成總共花了快兩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可以販售,卻因為疫情爆發,產品乏人問津,銷售量低落。
 
在大貨出口前,客人的股東們就不願意再繼續提供資金,客人的品牌也跟著宣告倒閉。我們生產價值幾十萬美金的衣服,也全都面臨被遺棄的命運……。
 
誰都沒想到一個疫情會對全球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面對公司的困境,我們也無可奈何。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就是可以回台灣工作吧!意外得到了更多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最近幾天臺灣的確診人數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但還是希望大家繼續努力防疫,好好待在家,讓疫情能真正平復下來,我們的生活才能早日步上正軌。
 
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桃園某成衣工廠。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外送平台的負評比財務報表上的赤字更讓人難以平衡──餐飲業

「來~這是您的炒牛肉和鹹蛋苦瓜,上次的清燉獅子頭吃得還可以嗎?我們現在也有出冷凍包喔!喜歡的話可以帶一包回家試試,簡單蒸一下就很好吃囉!」
 
『哇!竟然還記得我上次點獅子頭~很好吃啊,那我多帶兩包好了!』
 
這位成功讓客人多買兩包獅子頭的王牌銷售員是我媽媽,有著餐廳外場打滾30多年的經驗,單靠客人說話的語氣、反應就能判斷客人的性質(身份、年齡、喜歡吃什麼、可負擔什麼價位的料理…等等),再依照每組客人的不同,推薦他們會喜歡的菜,加上對客人點的餐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根本是客人肚子裡的蛔蟲,讓客人覺得自己被了解、被記得,就會更樂意捧場我們的餐點。


我們家在台中經營一間中式餐館,大多的客人都是一群一群來聚餐,品嘗剛上桌、熱騰騰的酒席菜餚。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櫃檯看店,其中一桌同事正爭相搶帳單要付錢,媽媽看了看,在我耳邊偷偷說「你看那個黑色外套的,看起來經濟不是很寬裕,但為了維護尊嚴還是搶得很賣力;穿藍色西裝的感覺就比較無所謂,是不是他付都沒關係。」
 
最後,黑色外套的男生真的搶到了菜單,一個人走過來結帳時,果然心虛地開口說:『那個…不知道能不能算便宜一點呢…?』
 
結完帳後,媽媽對我使了一個「你看,我就說吧」的眼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然而,今年五月疫情大爆發之後,政府規定餐廳不得內用,我們餐廳的生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原本會來餐廳的客人中,除了少部分的熟客,其它都是靠著親朋好友推薦或是剛好來玩、看到報導或好評而前來的外縣市客人。現在不能內用,許多客人索性自己煮,外縣市的客人也來不了,財務報表上當然是赤字滿滿,收支難以平衡。
 
我們現在主要提供餐點的方式就改成外帶跟外送,提供小吃、飯麵類等各式料理以及冷凍包。
 
但因為我們原本主要是做酒席桌菜的,有一些食材很難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去販售(像是整隻的魚),或是因為做工繁複而不適合做成冷凍包(像是精緻湯品),導致那些食材一直囤著,不知道如何銷售出去,或許最後還是得自行吸收成本了吧……。
 
但值得慶幸的是,爸爸去年在台中的外送還很不普遍的時候,就決定「超前部署」,和外送平台合作,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教媽媽使用平台。
 
一來是希望替餐廳吸引不同的客群,行銷給常叫外送的年輕人;二來就是怕如果哪天疫情大爆發,還可以透過外送平台賺取基本的收入,事實也證明爸爸的決定是正確的。
 
其實外送平台的抽成非常高,我們餐廳合作的平台就抽了35-45%的利潤,在疫情爆發前,一天平均只收到2-3單,可以說是完全沒在上面賺到錢。
 
但今年疫情爆發之後,大家在一夕之間被半逼著使用外送平台,許多商家也一窩蜂和外送平台合作。
 
我們這個時候已經在平台上累積了比別人多的訂單評價,演算法會自動把我們餐廳排到比較前面,讓大家滑一下就看到我們,曝光度比較高;也因為去年就開始在平台累積知名度,在平台上也有了一些忠實顧客。
 
如果我們疫情大爆發後才開始跟外送平台合作,店家跟客人就會需要更多時間去習慣新的消費模式,累積信任和知名度也都需要時間去發酵,可能沒辦法達到現在所接的單數。
不得不說,外帶跟外送的餐點,當然還是沒辦法跟內用時吃起來一樣,很容易因為沒有馬上吃,導致顏色、口感、味道跟直接在店裡品嘗有落差,絕大多數客人都可以接受這個情形,但也是有一些客人不滿意而向我們客訴。
 
我們接到客訴後,都會依客人要求,補給客人一份新的餐點,但是有些客人拿到了補償後,還是會在外送平台、Google maps上面留負評,讓我們覺得很無力,積極處理問題卻還是被用超高標準來批評……。
 
所以,在這邊我想請大家在疫情時期給我們餐飲業多一點包容度,畢竟菜餚沒有馬上吃,味道就是沒辦法完全一樣,這個情況我們也很難去避免,更不用說其它口味吃不習慣就來店裡不分青紅皂白地抱怨,甚至要求更多優惠的客人。
 
我們沒有做錯,但為了不傷和氣,還是自己吸收成本來滿足客人的要求,這也不是我們的義務,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們的用心,而不是得到想要的結果卻還要對店家咄咄逼人(當然友善的客人還是占大多數,比較極端的案例偶爾才會發生)。
 
另外,我們為了落實無接觸送餐跟安全距離,會把做好的餐點移到離櫃台一段距離外的桌子,客人或外送員來的時候我們再過去服務。在這邊也要呼籲大家盡量事先打電話訂好餐,來餐廳取餐就好,避免拉長接觸時間、增加染疫風險,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的服務生。
 
雖然餐飲業在這波疫情下受創很深,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努力給各位好的飲食體驗,有碰到讓客人不合意的地方也會盡量想辦法補償,還要麻煩各位多多體諒、配合,也希望各行各業都能安然度過這次的疫情。
 
※在這裡分享本文主角–巧味膳房的餐點優惠活動給大家:
1.外帶酒席合菜,全面八折:https://reurl.cc/ZGZkL3
2.限量外帶、外送冷凍包各種優惠:https://reurl.cc/7r48xN
 
已經有不少餐廳因為疫情而關門大吉,我們也推薦在家防疫的大家多多支持自己的愛店,一起挺住餐飲業~

社交距離阻止不了我和底層家庭拉近距離──居家訪視社工

我是一位住在桃園的社工,其實我本來讀的是理工科,畢業後發現我真正想做的事是助人,才又自己去考了社工執照。
 
我主要的工作是處理司法案件,對個案的家庭進行居家訪視,站在第一線面對人世百態,並在當下給出即時的協助,到現在也不知不覺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
 
儘管疫情嚴峻,但法院委託的案件會有時效性,所以我們的工作還是得照常進行。三級警戒之後,在訪視之前,我們都會先確認個案有沒有在居家隔離或是接觸史,確認都沒有的話,我們就會戴著口罩和眼罩出動到社區中。
 
原本我們都會直接到個案家中訪視,但疫情期間,我們會盡量請個案配合改到門外訪視,避免室內群聚,也會要求個案全程配戴口罩。其實只要做好防疫措施,我覺得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危險,不用太擔心。
 
但是在今年初,疫情還沒開始大爆發的時候,倒是有發生一件讓我餘悸猶存的事。
 
那時剛好部桃院內爆發了群聚,我在進行家庭訪視時,家中的伯伯堅持不願意戴口罩,但因為當時的疫情還沒現在這麼嚴重,我們也就沒有強制要伯伯戴上。
 
沒想到,伯伯在訪視快結束時才提到,太太竟然就是在部桃工作的護理師!雖然伯伯有強調太太已經做完快篩,結果也是陰性,但聽到這件事的當下,我還是難掩心中的擔憂。
 
訪視結束後,我便快速打給公司同事說明這個狀況,也趕緊回家消毒、換衣服,過了好幾天惴惴不安的日子,幸好最後身體沒事…..。
 
在疫情之下,大家都承受著生活上的挑戰,無論是因為疫情失業、放無薪假,在家裡悶得發慌的;面對親人染病或因此經歷生離死別的;或是正在接受治療的確診者,對疫情的恐懼和對未來的不確定都讓我們的身心受到了不少的波動。
 
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多關注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感覺很糟,也可以使用電話、線上的輔導及諮商資源,或是找親近的人聊一聊。請記住你並不是自己一個人,不用把內心的重擔都留給自己扛~
 
另外,也因為最近許多人都待在家裡讀書或工作,家人們彼此互動時間也拉長了,可能會因此產生一些摩擦。所以,好好地和家人溝通,一起找到彼此都能滿意的相處模式,也可以讓居家隔離的日子過得更舒服喔。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嫩空姐Wendy的分享──航空業番外篇

我是嫩空姐日誌Wendy,曾經是居住於新加坡以及杜拜的外商空服員,在經過「新加坡航空」以及「阿聯酋航空」的飛行生活之後回到台灣擔任航空業講師。
 
在疫情前的2019年,國外航空公司以及國內龍頭航空公司在台灣接二連三招募空服員以及地勤,當時正是我從杜拜回台灣自行開班授課的時期。轉行做講師,教導嚮往著航空業的新鮮人們航空業的面試技巧以及空服員獨有的嚴格髮妝。
 
當我的危機意識還在思考著這樣的美好光景會持續多久時,新冠肺炎就在全球肆虐了。
 
在疫情爆發之後,國外航空公司大幅裁員以及國內航空公司大量減班,造成沒有招募需求而影響到學生的上課需求。因為本身並沒有將航空講師當作正職,所以影響沒有太大。但這次疫情的衝擊,造成各大空姐補習班的實體課程都直接關閉停課,或許多課程也都被迫轉為線上。
 
我也曾經想將自己的課程改為線上,可是我比較考慮的是怎麼樣才是實際幫助到這些想要成為空服員的年輕人。比起幻想著在空中飛翔的浪漫,這個世代他們更需要的是了解現實跟適應各種快速的多變。
我的2間前公司都是屬於他們國家的國航,有著政府資金的幫助還是無法擺脫需要大幅裁員的困境。上萬名空服員以及機師在收到公司的一封信之後,就被迫要放棄多年經營的一切回到自己原本的國家。
 
無論是才剛完成4個月嚴格受訓正要開心畢業迎接飛行人生的空服菜鳥,還是飛了20年而沒有做過其他工作的資深座艙長…他們工作沒有缺失,但全都面臨被迫失業。
 
沒有被裁員但是減班的空服員們,全都因為沒有航班而收入頓時減少一半以上。許多外籍空服員們不是請無薪假回到自己的國家度假,要不就是打工或兼差尋找其他收入來源。
 
在杜拜的空服員們都是住在一棟棟的員工宿舍中,就有英國組員開始在宿舍做起家鄉的英國司康點心在宿舍賣給同事們、馬來西亞的組員也賣起亞洲韓國泡菜、台灣組員賣起珍珠奶茶和手工水餃…大家疫情期間,用家鄉菜不只有了兼差收入,同時也做起了國民外交。
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因此Clubhouse這個用聲音交流的線上社群平台APP也意外在今年爆紅。
在Clubhouse(CH)上聚集了來自各國的人才,同時也有許多航空相關的房間論壇。也因為這個特別的時空因素,我在CH上成立了【CABIN CREW 空服員】這個Club俱樂部。
 
透過航空業相關線上論壇,意外認識了許多其他公司的從業人員和航空迷,大家聚集在「空中」談論著航空業和自身的現況取暖。在這困難的時期,大家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這個世界再多一些些溫暖和樂觀。
 
正在半封城的台灣加油! 祝福各位健康、快樂。
 
By 嫩空姐 Wendy ( IG: wendyteng11)
※嫩空姐Wendy成立的Clubhouse連結:https://www.clubhouse.com/@wendyteng
圖片、影片來源:嫩空姐Wendy提供

我的聲音在笑,汗在飆,來現場報稅的你可知道──國稅局公務人員

『我待會還有事,可不可以先幫我處理?』
 
「不好意思,請您等待叫號,不能插隊喔。」
 
『什麼?講話這麼小聲我哪聽得見?』
 
「請等待叫號,不可以插隊喔!」我用盡全力喊著。
 
『怎麼這麼不通人情!我都等半小時了,外面這麼熱,我這老頭子還沒被病毒殺死,就先被你們熱死了。』
 
伯伯邊抱怨邊悻悻然地走回等待區,我也無力再和他爭辯,只希望可以快點結束工作,不然真的快要暈倒了……。
 
我是一名國稅局的公務員,雖然疫情之後,政府已經開放可以申請延長、分期繳稅,也鼓勵大家多用線上繳稅的方式,但還是有不少不會用網路的老人家或是覺得現場報稅比較安心的民眾前來,一天大概會有200位(堅持要參加見面會的)民眾到現場。
 
今年也是我們第一次在戶外辦理報稅,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工作時要全副武裝,穿戴防護衣、防護帽、護目鏡、防護面罩和手套,全身包得密不通風,根本還沒開始幫民眾報稅就已經在飆汗了。
 
雖然我們有搭棚子遮太陽,也有開電扇,但只能感受到人流散發出的熱氣,平常在蒸氣室待不到五分鐘的我,現在要穿著防護衣工作四、五個小時,根本是邊三溫暖邊工作。
 
和民眾溝通時,他們常聽不到我們說話,因為我們跟民眾之間隔著板子,再加上雙方都戴著口罩跟面罩,隔音效果比隔音牆還好!我們都要吼很大聲他們才聽得到,常常吼到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重聽!?
 
這時候能怎麼辦?也只能忍啊!因為全身裝備不方便穿脫加上在戶外的關係,我們連要喝水、上廁所都很難,只能等到交班時間才可以休息,常常自己要中暑了。
 
不是我們脾氣差,在這種身體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遇到態度不好的民眾真的很難心平氣和。
 
不會用網路報稅沒關係,連打電話申請延長繳稅也不想,偏偏要來這裡群聚,重點是還不願意配合我們的規定,整天對我們抱怨東抱怨西…..。
 
納稅是人民的義務,不是都我們的責任耶!
 
剛剛還有一個阿姨來幫她的小孩報稅,需要小孩的身分證跟印章,但她忘記帶了,我跟她說這樣沒辦法報稅,她竟然回我『我今天來繳稅給政府,你還刁難我,那我乾脆不要報稅啊!不看看你的薪水也是我們老百姓付的!』
 
哈囉阿姨!公務員也是要繳稅的好嗎?每次遇到情緒比較激動的民眾,我都很想用餅乾盒鐵蓋綁繩子,只要聽到誰說一些感覺頭腦不是很清楚的話,就放繩敲下去,讓他們提提神!
 
年輕人對網路比較熟悉,希望民眾盡量學習用網路報稅,也可以多教教身邊的長輩,這樣媽媽就不用冒著群聚的風險跑來現場了。
 
可以理解有人不得已必須要到現場繳稅,但希望大家可以配合我們的流程,不然會讓我們很為難。
 
因為疫情所以必須把報稅站移到室外,也是為了降低感染風險,會比較熱、比較不舒服,但我們穿防護裝也沒有比較輕鬆,這種時候真的要請大家多體諒多配合了。
 
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或許在很多事情上真的會比較不方便,但我們犧牲一些時間跟舒適度,就能避免為前線人員帶來更多負擔,也才能讓我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啊。
 
圖片來源:聯合報、自由時報。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線上繳稅及延期、分期報稅懶人包(還不會線上繳稅的朋友都來學!):
https://pse.is/3hfbw4
※不想頂著大太陽排隊等報稅?國稅局也有線上抽號碼牌的服務喔:
http://59.125.129.206/

背負染疫風險採訪,進家門前卻被當作包裹狂噴酒精──記者

終於下班回到家,媽媽聽到開門聲就立刻拿著酒精衝到家門口,然後,開始對著我狂噴,像我是剛被送到家門口,急需消毒的包裹那樣。「妳洗好手之後,記得把包包和護目鏡放去陽台通風,聽到沒?」正當我洗完手,正想坐下來好好吃頓飯的時候,卻被我妹無情的一把推開。「欸!妳先去洗澡再來吃飯啦!而且妳要吃去客廳吃,新聞就說不要共食齁!」
 
身為記者,消耗身體風險又高的工作環境,成了你被家人推開的理由。
 
時間回到本土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還在中部山區採訪旱象相關議題。受訪者開玩笑說:「現在最危險的就是你們這群從台北來的人啦!」當時的我根本沒想到,回台北後,五月十五日,雙北立即進入防疫三級警戒。
 
採訪工作隨時都在跟時間賽跑,當時是周末假日,主管下達指令,要我們先放下原先手邊的議題,並規劃出一小時的新冠病毒疫情專題,要在一周後播出。我負責其中二十分鐘左右的新聞篇幅,交代台灣疫情如何在短短數周內,突然炸開?
 
身為記者,一但有緊急狀況發生,週末便與你無關。
記者的工作內容包含了採訪及寫作。採訪像是去市場買菜(要知道什麼菜去哪個市場買比較漂亮、比較划算),寫作就像菜買回來之後,從備料到出餐的過程。要洗菜、切菜、菜擺放到冰箱也要有一定的邏輯,如此一來其他家人打開冰箱找食物的時候才能一目瞭然,還要考慮家人喜歡吃什麼樣的料理、喜歡怎樣的擺盤方式。從採訪到將素材整理成能夠提供給閱聽者的新聞資訊,是很花時間的。
 
需要實地採訪與視訊訪談並進,才能趕上下周的播出。我和攝影記者馬上動身前往萬華與大型醫院快篩站,穿戴上公司準備的護目鏡、防護衣和口罩,結束後,先掏出酒精噴灑全身,才敢上採訪車回公司。
 
身為記者,採訪現場很容易超過十個人一起群聚圍在受訪者身邊,然後還輪不到你打疫苗。
有些新聞「即時性」較低的專題組會進行「分流辦公」,文字記者盡量在家寫稿,攝影記者也盡量在家中剪輯。受限於專業設備都在公司,新聞播出需要畫面,記者還是必須四處採訪、回到公司使用剪輯軟體完成新聞帶,因此很難徹底執行WFH。工作期間還會陸續傳出同業確診,甚至有人在電視台內暴斃的案例。
 
身為記者,就是大家都在家工作的時候,你還是時常都要往熱區衝。
 
而採訪過程最難忘的部分,莫過於各種因疫情爆發後,才顯影的城市圖像。攝影記者使用空拍機,拍下台北瞬為空城的樣貌,熙來人往的西門町,捷運六號出口空無一人,喧鬧的峨嵋街、電影街,陷入前所未有的寧靜。
街道上的萬華居民,人手一個板凳,事後才發現原來都是要前往快篩站排隊。位在士林的大型醫院室外採檢站,眼睜睜看著病患被醫護人員篩檢後,立刻上擔架被推進急診室。國軍化學兵消毒前,試撒,在陽光烈焰下,漂白水在空中搭出一道彩虹…。
 
身為記者的迷人之處,是能站在前線見證每個時勢。
 

※「目前記者已不能到醫院進行採訪,文章敘述為規定前之採訪內容」

讓大家能安心在家吃飯,自己卻只能躲在機車旁嗑便當──外送員

外頭的氣溫是逼人的35度,炙熱的太陽讓路人都躲在影子下,餐廳也都禁止內用,外送員振豪為了保持社交距離,放棄了在騎樓底下乘涼的片刻,抓著手上的飯糰,趕緊在機車上快速解決一餐,準備繼續趕時間跑下一單。
 
這一個月以來,振豪一天的工作時數常常超過14小時,雖然收入相對比疫情爆發前還多,但體力負荷量大,天天要爬將近100層樓、在外常常借不到廁所導致要憋尿,也必須承受著龐大的染疫壓力。
 
然而,最近幾天卻發現有些時段的薪水竟然還被砍到一單只剩10元!從早忙到凌晨,為了趕單好幾次差點發生交通事故,薪水卻變得更少,讓振豪很不能接受。
 
就算平台有加碼,但重災區的單薪水一單也只加10元,很不符合外送員所冒的風險呀!
 
雖然平台有規範要無接觸送餐,外送員沒戴口罩會被懲處,但遇到客人下樓取餐沒戴口罩,向平台反映卻沒有下文,真的不知道這個規範是用來保護大家,還是用來懲罰外送員的……。
 
而且,平台也沒有強制要求客人要線上刷卡,每次接到客人手上的現金,振豪心裡都很挫,在客人面前噴酒精也是很尷尬,收下又不知道上面沾了多少病毒!
 
但好像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外送員也會怕染病一樣,外送的時候常被很多社區當成是病毒,說我們很髒,把我們轟到社區外面,只好在大太陽底下滴著汗珠等客人來取餐。
 
拜託!我們比誰都還怕病毒咧!酒精噴到手破皮,也會隨時緊戴口罩。比起我們,那些自以為安全而不戴口罩取餐的客人才更危險好嗎?
 
這樣就算了,我們還會三不五時收到客人的惡意檢舉,明明有戴口罩卻被說沒戴,或是我們依社區規定沒替客人送上樓就被客人留負評,影響自己的聲譽,實在是很冤枉,平台怎麼可以單方面聽信客人的抱怨就讓我們外送員吃悶虧呢?
 
振豪對於平台扣薪水、不重視外送人員工作風險的情況感到很不解,想跟公司反映卻沒有負責人願意出面處理,而台灣交通事故率這麼高,外送員長時間在外面騎車如果發生意外,公司也要外送員自己負責。
 
政府對於外送員面臨的職災糾紛,卻沒有制訂明確的規定去要求外送平台,導致外送員單方面被平台壓榨,也只能把苦往心理吞。外送員不知不覺成了人人都需要,卻也同時被國家、社會都忽略的存在。
 
如果沒有外送員的協助,疫情很可能會比現在嚴重許多,但他們卻面臨著「低薪、高染疫風險、職災保障不足」等種種問題。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讓他們在工作環境、品質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至少能有正向的工作經驗。
 
體諒外送員因為單量大、外送距離長而比較晚送到的情況,不要因為等待比較久就情緒性給負評;訂餐用線上刷卡、取餐時記得戴口罩,落實無接觸取餐,否則若一個外送員確診,好幾百個客人都會有染疫風險;而取餐給外送員的指示也盡量清楚,如果外送員真的找不到送餐處,也請留意手機來電,不要讓外送員找不到人而跑來跑去。
 
在疫情嚴峻的時刻,外送員們擔起第一線抗疫人員的角色替大家服務是非常不容易的,振豪面對工作跟大眾的壓力,有時候也會想放棄,但一想到自己如果放棄了,會影響到更多需要外送服務的人,便還是持著「同島一命」的精神咬牙苦撐下去。
 
雖然外送員們偶爾可能還是會有讓我們不是很滿意的地方,但這時候請多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給予包容,畢竟我們不用冒著和外界接觸的風險,在家就能收到熱騰騰的食物,已經是很值得慶幸的事情了吧!
 
1.圖片來源:CMoney、中央社。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2.參考資料:
https://pse.is/3jd6lp。《【專訪】疫情下的第一線外送員心聲──減薪、高染疫風險、職災保障不足》
https://pse.is/3j2hfj。《外送行為是「承攬」還是「僱傭」?外送平台需要為外送員負責嗎?》
https://pse.is/3j65us。《砍薪2成、3倍職災!全台外送員站出來組產業工會》
https://pse.is/3h5axm。《疫情下的外送員:高染疫風險、「無接觸取餐」遭負評、需求爆量卻被平台減薪》

不論是菜鳥還是老鳥,都被疫情奪走可以飛的翅膀──航空業

『相信大家上完這堂課,都有更了解航空業的面試技巧,需要協助批改履歷可以透過平台私訊我哦!』
 
關掉攝影機,空服員Kate將剛錄製好的課程影片上傳到電腦,準備進行剪輯跟後製。
 
全球疫情之下,航空業從去年開始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雪崩式衝擊,平均載客率掉了九成以上。
 
有些專做國內航線的公司還能藉國旅大爆發獲得還不錯的收入;也有航空公司透過爭取航空貨運來緩和無法載客出國的窘境。
 
除此之外,不少業者們也紛紛推出奇招來挽救低迷的業績,像是類出國服務,帶大家飛到國外的上空,體驗異國感;舉辦能讓民眾當一日空姐、空少的「空服員體驗營」或是由大廚帶大家製作美味飛機餐的「空廚體驗營」;與旗下旅行社合作推出國內機加酒行程…等等。
 
有些航空公司還做起了電商生意,在線上店鋪中販售防疫用品,甚至類出國的班機上舉辦防護衣走秀的活動來推廣自家的產品。
 
但就算各業者耗盡心思試圖找尋另外的出路,還是難以平衡被疫情重創的虧損,導致上萬人面臨留職停薪或是被迫裁員的處境。
 
Kate工作的航空公司本來幾乎都是飛國外線,疫情之後常常一個月飛不到幾班,整個月都沒有班次的也遇過,除了上班時要穿戴防疫裝備,機上也不提供免稅商品販售、閱讀雜誌的服務,飛機餐也改用冷餐盒的方式提供。
 
但這波疫情爆發後,所有航班、活動都停擺了,Kate也在兩週前正式成為留職停薪的一員。
 
為了在居家防疫的期間還有事做、還能有基本收入,Kate決定開設線上課程,把自己在航空業工作近10年的經驗整理成影片,教大家面試技巧、航空用英文、美姿美儀等知識。
 
雖然近期要進入航空業很困難,但空服員仍是許多人的夢幻職業,所以Kate認為這些資訊對於日後想求職的人來說還是會有幫助,自己也可以多學到剪輯、拍攝、操作平台等技能,萬一有天需要轉職,或許能派得上用場。
 
有許多和Kate一樣受到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空服員,也紛紛尋找其他的謀生管道,有些原本就小有名氣、擁有自己粉絲團或頻道的空服員努力找需要業配的廠商;有人找到在家也能做的兼職工作;也有人發掘自己的第二專長,賣起了手做甜點、餐飲。雖然大家都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擔憂,但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努力讓自己餓不死了……。
 
面對疫情突如其來的衝擊,誰都很無奈,但或許也是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跳脫原本的繁忙嘈雜,停下來仔細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喔~
 
不知道大家最近的心情如何呢?有沒有什麼新的體悟呢?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喔!
 
※在這邊分享幾個航空公司的線上賣場,大家可以多多支持辛苦的航空業喔(非業配)~

1.星宇小舖(星宇航空線上賣場)
https://shop.starlux-airlines.com/
2.中華航空線上賣場
https://calec.china-airlines.com/eMall/index.aspx
3.長榮航空線上賣場
https://mall.evaair.com/homedelivery/home.aspx
4.家樂福也買得到的商務艙飛機餐
https://www.cosmopolitan.com/……/g34502834/carrefour/

1.圖片來源:美聯物業。圖片僅為示意用,並非故事角色本人。
2.參考資料:
https://pse.is/3hj9h5。《疫情下比氣長 航空業自救出奇招》
https://pse.is/3grjdz。《新冠肺炎給出一拳重擊!全球航空業到底有多慘?》
https://pse.is/3jl7e7。《空姐放無薪假要怎麼支撐生活?過來人曝真相》

紓困貸款緩不濟急,只好吃風吃土吃老本──物理治療師

昱安經營物理治療所邁入了第五年,平時除了服務所內的客人外,也會在外面接一些輔具評估等業務。
 
因為工作幾乎都是要直接和他人接觸,所以疫情爆發之後,所內的客人少了一大半,外面的業務也幾乎都先停掉了(除了有些不需要量測的輔具,經主管機關同意後還能透過視訊的方式評估)。
 
客人減少對昱安來說也算是好事,畢竟復健時會和病人有很長時間的肢體接觸,不可能和病人維持社交距離、也不能可能十五分鐘內就把客人趕走,傳染風險很大,前後也要消毒很久,所以其實更不希望病人頻繁前來。
 
但問題在於,疫情期間業績少的可憐,卻又因為自營的物理治療所,不容易證明業績變少,所以政府提供的是紓困貸款而不是直接的薪資補助。
 
僅剩微薄的收入,又要繼續支付租金、用電等成本,昱安只好減少員工的班次、平衡過多的人力開銷,剩下的就只能靠老本硬撐了。
 
現在幫病人做復健時,昱安跟員工們都必須全程戴口罩、手套加護目鏡,但即便是這樣,大家還是都很擔心染病。面對客人說沒有感冒,卻在治療過程中咳嗽時,大家就算害怕,還是得戰戰兢兢地把療程做完。
 
雖然醫療人員可以優先安排施打疫苗,但物理治療所不像是醫院可以直接分配,得要自己去爭取才能打,什麼時候可以打到也不知道,整個就像被遺忘一樣,只能靠自己謹慎防疫,盡可能降低傳染風險。
 
而對於近期有許多民眾詢問身體如果有狀況,到底要不要去復健?昱安的想法是,如果不是急性或是不復健就會快速惡化的問題,建議還是盡可能先暫停,畢竟和他人接觸就是多一層風險。
 
疫情期間,復健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網路上也可以找到許多在家就能自己做的復健運動,如果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可以練習聳肩、收下巴、靠牆站立等簡單的動作;腰背痠痛也可以做貓式、牛式等瑜珈的動作來改善。
 
現在是非常時期,如果逼不得已需要去復健,也務必要做好防疫,感冒或是有接觸史就不要出門了,有呼吸道症狀也要趕快去篩檢,不要再增加醫護人員跟社會的負擔。
 
我們會在下方補充資料中分享幾個實用的復健招式讓大家在家練習,在家工作的朋友們,也要記得在電腦前坐半小時就要起身動一動,身體才不會太緊繃喔!
 
1.圖片來源:Ettoday健康雲、台北某復健診所。圖片僅為示意圖,並非故事角色本人。
2.實用復健姿勢補充:
https://pse.is/3hr52p。《訓練核心就是最好的護腰方式!每天5動作讓爸爸不痠痛》
※https://pse.is/3hfdr9。《宅在家工作肩頸痠痛 收下巴、聳肩、體側伸展3招改善》
https://pse.is/3jck2y。《讓你立刻不累的19種伸展操》

來不及縫的褲子口袋──防疫專責加護病房護理師

我是防疫專責加護病房的護理師。
 
我們單位是醫院加護病房裡床位最多的,所以直接被改為專責病房。專責加護病房專門收治重症的確診患者。
 
 
「每天上班前,我都很害怕。」疫情爆發後雖然醫院人潮減少,但湧入醫院的都是確診患者,上班的時候,都是在和病毒近身搏鬥。因此,在專責病房工作的人,每個禮拜都可以被捅一次鼻孔(做快篩)。
 
早上七點在床上醒來以後,我都不是很想動,我會在床上繼續裝死一陣子,珍惜這難得可以不用動的幾分鐘。畢竟八點到單位報到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放空了。
 
進了單位之後就要開始著裝,雙層防護衣、N95口罩、護目鏡、面罩再加上三層手套。上班的時候我們根本看不到對面的同事是誰(我媽看到我這樣可能也不知道我是誰),講話也聽不清楚都要用吼的!吼個幾次之後護目鏡和面罩就開始起霧,連呼吸都很困難,我們可能比病人還缺氧。有時候不小心工作太久沒休息,大家都會頭痛、頭暈、噁心,甚至有學妹中暑缺氧還吐了。
 
我是一個戴手套打針很沒有手感的人,戴上三層手套後,原本兩分鐘就可以打完的針,變成要打二三十分鐘(血管很細、很難找的話,需要的時間就更久了),打到後面我們自己也很崩潰!長時間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壓力大加上悶熱,就算在冷氣房,衣服也是濕到可以擰出水的地步,防護裝備穿脫繁複,上班時間連想去一趟洗手間也是奢望。好不容易逃出來喘口氣喝口水,想坐著放空,但因為同伴還在裡面,只好趕快把濕衣服換掉,又馬上把防護裝備穿回去,進去換人休息。
 
 
下午有一位八十幾歲的爺爺狀況很不好,我們一直聯絡不到家屬,好險最後社工幫我們聯絡上了。(我們找不到家屬就會打給社工,要請家屬幫忙買東西,但家屬也被匡列了,也打給社工,家屬每隔一個小時就打一次電話來找醫生、找護理師、要跟病人視訊的,一樣打給社工,請社工安撫,所以最近社工的電話都被打爆了,跟1999一樣難打。)
 
見到爺爺的老婆和女兒後,我對她們說:「爺爺快走了,但妳們不能見他最後一面,不好意思。」由於新冠肺炎是法定傳染病,依法確診死亡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立刻火化。亡者在醫院被裝入屍袋後,就不會再打開了,通常在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就直接送往火化場火化。
 
『拜託你們!能不能讓我媽看最後一眼就好了?我爸突然被載來醫院的時候我媽剛好不在家,我媽年紀大了,要是沒見到我爸最後一面,她……』爺爺的女兒哭著拜託我,問我能不能幫幫忙。這禮拜,已經有好多見不到親人最後一面的家屬哭著拜託我。
 
奶奶彎著腰,用顫抖的手、慢慢地從紙袋裡拿出爺爺的衣服、褲子、鞋子和襪子。『護士小姐,那麻煩妳幫我跟他說對不起,這褲子口袋我來不及給他縫了,叫他先到那邊等我。』
 
 
在疫情面前,毫無傳統習俗可言,我們替爺爺換上衣服、穿上鞋子和襪子,奶奶和女兒被隔絕在門外。「爺爺,你的老婆和女兒都來了喔,現在不痛了,你放心齁,好好的走。」
 
不管經歷過多少次生離死別,我們還是一樣會想哭。但我們不能哭,哭的話眼睛會起霧、也不能擦眼淚。如果可以,我們也不想對家屬說出那麼殘忍的話。畢竟,有什麼事比無法見最愛的家人或朋友最後一面還要悲傷呢?好好遵守防疫規範,就能減少心碎的機會。
 
為了減少接觸,其他單位的人不能進來,除了照顧病人之外、垃圾要自己倒、環境自己清、東西自己補、器具壞掉還要自己修。護理師同時身兼清潔人員、打掃阿姨和水電工。
 
現在是晚上十一點,我要來吃今天的第一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