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工作量暴增,民眾在你眼前爆炸──醫檢師

在萬華疫情大爆發的初期,醫院外臨時搭蓋的篩檢站旁,圍滿了躁動的民眾,他們為了等待快篩以及PCR(核酸檢測)結果,已經在太陽底下站了將近一個小時。
 
有一位民眾終於受不了,跑到篩檢站的窗口外喊道:『喂!不是說有些結果已經出來了嗎?怎麼到現在還不公布?一定要自費才會加快速度,死愛錢!還要我們老百姓在外面曬到快中暑!』
 
其他忿忿不平的民眾也跟著對篩檢站罵了起來。
 
「請你們在這裡等候,還不是為你們好?室內的傳播風險更高欸!而且不是我們不想快一點,系統就是這麼慢,你要我們怎麼辦?」
 
醫檢師宜軒在悶熱的帳篷中,穿著不透氣的防護衣帽,邊滴著汗邊咕噥著。此時的他已經連續六個小時不吃不喝,為的就是讓民眾能盡快拿到報告結果。
 
但即便他已經加快分析、整理檢體的速度,但還是沒辦法讓民眾更快知道結果,面對民眾的抱怨,宜軒也無能為力。
 
雖然說最近Covid-19檢驗量爆增(因為是法定傳染病,所以一開始時陰性或陽性報告都需要上傳到系統),比起過去檢驗肝炎、愛滋病只要上傳陽性報告(也因為那些疾病沒有立即傳播的危險性,有更長的等待期)來說,工作量的確是多了非常多、時間也更緊迫,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系統。
 
宜軒每天要檢驗超過1000個檢體(包含常規PCR、快速PCR及快篩等等),檢驗完後就會將結果上傳至醫院的LIS系統(檢驗資訊系統),之後還要再上傳第二次到CDC(疾管署)的系統,而這就是為什麼民眾檢驗後往往要等個三五天才能拿到報告結果的原因。
 
像是搶五月天演唱會一樣,系統網頁心情不美麗時就故障,上傳速度也非常慢。一個下午下來,能成功上傳並公告的檢驗報告不到10件,但這又是規定的流程,不能省略。
 
而衛服部限制確診的病人須在24小時之內通報,否則會扣除三千元的補助,導致人民急著要檢驗結果而不斷向醫院方催促,或是向政府部門抱怨醫院都不給他們報告結果。
 
面對民眾的施壓,醫院和CDC便拿醫檢師當擋箭牌,才會讓民眾誤以為是醫檢師效率低落,沒有盡快檢驗或是檢驗量能不足;也會有許多院內行政人員受不了民眾的抱怨,在宜軒上傳報告時不斷來催促。
 
但其實醫院現在使用的是高通量PCR儀器,一天可以檢驗一千多件,往往是醫檢師努力用最快的速度檢驗完後,卡在上傳到系統的環節大塞車,再怎麼催促也沒用。
 
面對民眾的抱怨、謾罵,以及長官給的壓力、院方及政府的栽贓,使得醫檢師士氣大減。
 
宜軒每天光是處理新冠肺炎爆增的工作量,就要花費近10個小時,原本要處理的工作只好往後擠,還有最近也多了不少盲腸跟痔瘡的檢體(因為大家在家暴飲暴食,跟過年一樣),常常下班都要11點過後了。
 
回家後,又看到新聞下的酸民們大肆批評醫檢師的留言,讓宜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立跟失望。
 
「唉!我像個機器人一樣,為了大眾馬不停蹄地工作,換來的卻是你們的不諒解,醫院跟政府還把錯怪到我們頭上,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真的好累……….大家都在喊『守護醫護』,我們醫檢師工作量跟壓力這麼大,怎麼卻沒有人來守護我們……」
 
※備註:故事背景是萬華疫情大爆發的時候,現在的篩檢流程已經不一樣了(民眾可以透過健保存摺看到自己的報告,不用到院外等候、群聚,醫院也比較不會接到民眾的客訴電話了)。
 
1.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2.參考資料:https://pse.is/3f8c2e。《校正回歸僅剩6千筆…檢驗量能仍不足?醫檢師、台大教授透露塞車「關鍵原因」》

醫療能量吃緊,非必要不要跑急診──家醫科醫師

奕庭在北部某醫院擔任家醫科醫師,看到新聞報導醫護人員壓力爆棚,奕庭的朋友馬上拿起手機傳訊息問他:『聽說醫療人員現在都很忙、很辛苦,要不要我寄點吃的給你和你們同事好嗎?還是你們有缺什麼嗎?』
 
奕庭皺著眉頭深思了許久,回覆道:「最忙的應該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像是急診、防疫專責病房和防疫專責加護病房。第一線醫護人員其實不缺食物,只是沒時間吃;隔離衣、口罩等醫療物資並不匱乏。真要說缺什麼,應該是缺聽得懂人話、會乖乖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人吧!」
 
『所以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防疫措施、端午連假盡可能不回家,減少病毒的傳播,對嗎?』
 
「對啊!不然到時候端午節就不只是北部粽和南部粽的戰爭了,是北部南部大家一起中!還有,現在的醫療資源都必須用在刀口上,除非是緊急、危及生命的檢查跟治療,不然我們都會延後處理,我的不少非急性症狀病人都把手術、檢查延到七、八月之後了。
 
這方面要拜託大眾多配合,有的病人很堅持要在原訂時間進行像是痔瘡手術,也有病人半夜抱著吐了一口奶的寶寶來掛急診,浪費醫療資源也讓寶寶暴露在危險中。我們跟病人解釋現在是非常時期、需要延後,病人還說我們草菅人命!」
 
『那你知道做篩檢是真的需要花很多時間嗎?還是政府蓋牌啊?』
 
「以我們的作業系統來說,光是要幫一個人掛號、打針,就要先key in許多像是血壓、體溫、身分、序號等資訊,其中許多頁面都是不相干的提醒,也要一個一個點掉,整個流程下來至少2分鐘,有多少個民眾注射疫苗,就要重複多少次的步驟,很多時間都花在這種不必要的事情上。
 
我們也很希望有個厲害的工程師,來幫我們建立一套更有效率的系統,但問題是,政府公務員的人事聘用制度有不少限制,我們沒辦法想怎樣就怎樣,需要政府正視醫療系統效率太低的問題,並派人力來改善,才是根本之道。
 
這部分就要看有沒有民眾或立委知情後能幫我們發聲了,不然醫護人員光是篩檢、照顧病人就累翻了,哪有時間再去斜槓工程師,處理這些問題。」
 
『哇塞!沒聽你說的話,我完全不知道醫院裡面還有這樣的問題。那……你建議現在打疫苗嗎?聽很多人說,想要之後等臺灣有效力更高的疫苗再施打耶!』
 
「當然是有什麼疫苗就先打啊!不要說哪牌的效力比較低就不打,你不打的話抵抗力就是0,況且之後有可能年年都得打疫苗,第一針只要有足夠的保護力就差很多了!
 
至於副作用,我們同仁施打後大多都會有發炎反應,但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比例還是非常低的,要確診還是要打疫苗啊,這應該蠻好選的吧?」
 
我們看到的表象和新聞報導都是來自社會體系長期以來的結構問題,在體制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再怎麼怪罪體制內的人都無濟於事,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迫切需要醫療照顧的情況下,大家難免比較心急、情緒也比較緊繃,我們現在或許會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等待才能獲取醫院的照顧和治療,但這並不是因為醫療人員偷懶、懈怠,而是他們已經忙得團團轉了,卻還是難以提升醫療效率。
 
我們現在可能沒有辦法馬上改變體制內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持續關注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困境。我們知道疫情影響了很多人,希望在這個時刻,大家可以透過多一層瞭解,長出多一點體諒。
 

1.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端傳媒。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2.參考資料:https://pse.is/3fc8ze。角色原型改編自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