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治療主要靠的是非語言的訊息傳達(像是肢體、表情等等),所以一般都是面對面進行治療的。所以,在疫情大爆發後,原本規劃好的治療個案、演講活動、夏令營……,全部都在一瞬間停擺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焦慮、害怕、恐慌等情緒瞬間湧上。剛好我的另一半因為疫情關係也多出許多閒暇時間,於是她向我提出了可以一起在疫情期間為小朋友和父母創造一個綜合藝術的空間做情緒的抒發與連結內在。
她的專長是美術,而我是說故事,我們結合了這兩種元素,共同製作了可以讓小朋友在家聽故事、動手做去連結面對疫情下的焦慮、恐懼、不安和不確定的特輯。
多虧有她的idea,拯救了當時不知所措的我,也因為工作上的互動和日常相處不大一樣,我們在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需要再磨合的地方,更長時間的相處也讓我們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於是我發現到,疫情帶來的,也不全然是壞事嘛!
至於工作上,八月以來也有慢慢轉成線上的方式。要嘗試新的方式來進行戲劇治療,剛開始難免有些抗拒、挫折,但慢慢的我發現,其實線上治療也有它的好處!
雖然線上治療可能會腦補一些細部表情、動作所傳達的資訊,但因為個案是在自己的家裡,對他們來說是很熟悉的環境,反而能更快地投入,或是當個案提到某個對他很重要的生命歷程時,也可以直接拿出來某些有意義的物件和我分享。
對我來說,實體或線上的治療都各有長處,目的都是能讓人更了解自己,只是進行的方式不同而已,線上反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而鏡頭更是連結起彼此內心的橋樑。
除了治療改成線上的方式,我也有和同行朋友一起舉辦其他線上的活動,像是工作坊、夏令營等。雖然重新適應另一種工作模式需要花費心力,但整體來說,疫情雖然對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衝擊,但至少還沒到會餓死的地步(笑),現在的我對未來也慢慢又有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