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瞬間歸零,疫情讓鬼月提早來臨──喜餅業者

去年因為疫情影響,很多新人改成擠在今年結婚,沒想到今年台灣疫情更嚴重。每年五到七月是新人結婚的旺季,今年五月中台灣疫情升溫,五到九月的喜餅訂單都無限期延後,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會再爆發。
 
婚禮產業的影響不輸餐飲業,其中又以飯店影響最大,疫情期間,有些飯店的餐飲宴會部門就沒有每天上班,通常新人訂婚之後會在宴客餐廳、飯店發送喜餅,但餐廳、飯店不能營業之後,也就不會送喜餅。
五月中三級警戒開始之後,我們樂朗奇法式手工喜餅營業額剩10%。

我們家喜餅和郭元益、伊莎貝爾不太一樣,他們保存期限比較長,會提前做一些數量,可以放在門市販售。我們的喜餅是接單後才開始生產,手工新鮮製作、沒有防腐劑。

宣布三級警戒的週末對我們來說完全晴天霹靂!業務馬上開始聯絡新人,確定喜餅還有沒有要送,已經製作的還是希望可以送到新人的親友手上,我們願意協助新人負擔部分運費,不然媽媽都說浪費食物的話,以後下去還是要吃光。還好只要沒有世界末日的話,大家還是會結婚,雖然婚宴取消了,但我們的新人都很善良,還是願意藉由喜餅和親友分享好消息。
喜餅有大小月之分,鬼月和過年通常比較沒生意,疫情爆發讓鬼月提早好幾個月來拜訪,喜餅生意瞬間歸零。原本新人可以到門市現場試吃,疫情期間都改成宅配送給新人,畢竟有試吃才有生意可以做。公司生產部一天減班一小時,事情比較少的話也會讓大家提早下班回家。
 
為了因應失去的喜餅訂單,我們推出了彌月和中秋禮盒,還有新的品牌Picky Bagel!居家防疫期間,大家對冷凍食品的需求上升,我們把喜餅的口味延續到bagel上,讓喜歡我們喜餅的客人不用結第二次婚也能再次嚐到他們喜歡的味道,我們bagel的口味總共有十七種!家人的早餐和小孩的點心都可以用bagel快速解決!
 
因為自己多賺錢的時候也沒多分房東,原本不好意思和房東談降租,但七月中實在看不到疫情的盡頭,才希望房東考慮降租或幫忙推廣中秋禮盒也可以,不然這幾個月一直在燒錢真的「頭殼摸咧燒」。
 
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生活型態、甚至婚禮習俗。宴客轉為公證、喜餅變成上班族的下午茶。或許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一直在改變。
 
為了和疫情妥協,門市現在每個時段都只開放一組新人試吃,試吃時也加裝隔板讓大家安心防疫。因為我們知道,你的味蕾和品味不能妥協!

紀錄流過的淚,封存愛的證明──喪禮攝影師

每次走進告別式會場,就像走進別人的生命故事。
 
通常都是有人往生之後家屬才來找我,不過,這次是一位罹癌的媽媽邀請我和禮儀師到他們家討論自己告別式的細節,為了不讓老公和小孩忍受傳統習俗的繁文縟節,這位媽媽在離開前改信基督教,希望自己的告別式一切簡單就好。怕老公之後太傷心沒辦法打起精神決定自己的身後事,她決定趁最後還在的時間,替家人、也替自己打點好一切,讓家人該悲傷的時候能盡情悲傷,不用分神去忙其他事。你的媽媽也是這樣嗎?只要還有一點力氣,就想好好照顧家人,直到最後一刻。
拿起攝影機、成立工作室Rabbit兔攝影之前,我為了當上禮儀師做了很多準備、也考上了證照。不過禮儀師要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待命,為了我的肝著想,我開始自學攝影。

拍攝幾場婚禮之後,我發現大家參加婚禮都會瘋狂拍照、上傳打卡,怎麼參加告別式就不紀錄了呢?告別式和婚禮一樣很多細節都值得被記錄下來啊!婚禮和喪禮的儀式很像,婚禮要拜別父母、喪禮棺木蓋上時也要跪拜父母。生離和死別帶有相同的祝福,而且一個人愛辦幾次婚禮就辦幾次,但告別式,一輩子只能辦一次。
剛開始我向認識的殯葬業者推廣喪禮攝影,累積作品。有一次禮儀師找我去紀錄「禮體SPA」。我以為這只是殯葬業者想再削一波(扒家屬一層皮)的把戲,畢竟費用要兩、三萬啊!

禮體SPA的過程,除了剪衣服和穿衣服之外,家屬都可以在旁邊看,包含染頭髮、吹頭髮、全身精油按摩、敷臉、擦指甲油。

禮儀師會請家屬一起決定要替往生者擦什麼顏色的口紅、用哪一款精油幫往生者按摩,如果家屬願意的話,可以邊回憶往生者喜歡的顏色和味道、邊幫往生者洗腳,把握最後可以替往生者做決定的機會。

有瞻仰過儀容、有煮過飯的人都知道,冰過的肉真的有差,肉的彈性和血色和剛從市場買回來的真的沒辦法比,皮膚還會有點灰灰的。我有朋友不希望大家對他最後的印象是「灰灰皺皺的」,就決定以後不開放被大家瞻仰。不過做完禮體SPA的往生者,皮膚好像瞬間恢復光澤,看起來就像只是睡著而已!(這不是禮體SPA的業配)那次拍攝結束後,我就決定我以後也要做禮體SPA!我還要化韓系妝容!自己先交代好,才不會被畫得像龍祥電影台邊跳邊唱「她的眼光~她的眼光~」的小孩那樣!!!
疫情對我們這個行業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工作時我會戴兩層口罩,工作結束後會狂噴酒精噴到像剛洗完一場冷水澡再進家門。疫情升溫時不能公祭,所以疫情期間家屬用手機直播告別式的機率變高了。家祭的時間變長,讓我有更多時間好好感受家屬和往生者之間的感情。
 
一位爸爸在line對話紀錄裡對女兒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妳要記得吃飯。」女兒在爸爸的告別式上念著寫給他的信、對爸爸說出他再也沒辦法已讀的話:「我會好好吃飯。」最日常的對話和記憶,也最難忘。在另一場媽媽的告別式上,爸爸帶著大女兒和兩個兒子,依照習俗要由長女向媽媽上香,但大女兒怎麼樣都不肯離開自己的位子、上前祭拜媽媽,當大家決定讓小孩子坐在位子上祭拜就好、準備拿香給她,女兒卻在拿到香的那一刻,開始放聲大哭。戴著口罩,還是能讀出那些留在字裡行間和眉宇之間的不捨和遺憾。
常常有人問我:「妳工作的時候不會想哭嗎?」我是人、又不是機器,當然會想哭。幾年前朋友弟弟住院時,醫生就告訴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但家屬沒有告知病患真實的情況,反而不斷鼓勵他會好起來的,朋友弟弟也因此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好起來,最後,他沒有等到這一天,也沒有機會和他的四個小孩好好道別,家屬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和小孩解釋爸爸已經離開的事實,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小孩不斷在告別式現場問:「爸爸呢?」
 
另一次觀光團遊覽車事故,旅客都已經在去機場的路上了卻遭遇不幸,離回家就剩最後一哩路了,卻永遠沒辦法走完。罹難者的家屬第一次來台灣,就要馬上認屍、領回親人的骨灰。當時從新聞電視畫面就能感受家屬悲痛欲絕的情緒,但在現場的我們,更能真實感受生命驟然消逝的殘酷,家屬潰堤的情緒,就像颱風天捲得猖狂想把每個人都吞噬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打在我們身上。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必須強忍眼淚卡在喉嚨的不適,繼續按下快門。
七八年前喪禮攝影有詢問量、但成交率不高,通常被拒絕的理由會是「長輩說不要拍」、「大家都在哭有什麼好拍」。
 
喪禮攝影不是只能拍在哭的人,幾年前汐止一場大火帶走一對論及婚嫁的情侶,家屬決定在告別式時讓兩人冥婚,原本應該親手替女兒蓋上頭紗的爸爸,最後只能替女兒的牌位蓋上白紗。從畫面中看不到任何人在哭,但還是能感受到滿滿的悲傷和愛。
 
喪禮攝影讓我了解,悲傷,也是愛的表現。

藉由戲劇的力量,找回心裡的平安──戲劇治療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戲劇治療』呢?
 
戲劇治療指的是運用戲劇、劇場跟心理學的理論來進行心理治療,來達到心理的成長和轉變。過程中,治療師會運用角色扮演、說故事、即興創作等方式,搭配玩偶或其他道具輔助,幫助大家說出自己的故事,通過表達故事去連結自己的內心、釋放情緒等等。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戲劇治療師,就是 萬叔的心café的版主萬寧,要來和各位聊聊他在疫情期間面對到了哪些情況~
我為什麼會當戲劇治療師其實是從表演出發,我本來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上台前會緊張到皮皮挫的那種,直到大學時期參加了戲劇社,我發現可以在台上扮演一個不是我、但又是我的人,是一件很舒壓的事情,可以在表演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更多面向;或像是我很愛看故事、看電影,原本看完後的情緒只能放在心裡,透過戲劇中的故事跟角色也可以將那些感受好好地抒發出來。
 
說起來很輕鬆,但其實我們在表演時也是很不容易的呢!要能輕鬆自如地運用各種情緒並自然的呈現,也要記住很多走位、姿勢的細節。像是之前在紐約拍攝電影時,如果一次沒有拍好,就要再拍第二、第三次時,每次的情緒、神韻都要很到位,但我們畢竟不是機器人,一開始我也碰到許多挫折,得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有一個完美的演出。
 
後來去探索我為什麼喜歡表演發現戲劇打開了我,當戲劇治療師的初衷是希望把自己從表演體會的療癒感帶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夠通過好玩、有趣、生活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戲劇治療主要靠的是非語言的訊息傳達(像是肢體、表情等等),所以一般都是面對面進行治療的。所以,在疫情大爆發後,原本規劃好的治療個案、演講活動、夏令營……,全部都在一瞬間停擺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焦慮、害怕、恐慌等情緒瞬間湧上。剛好我的另一半因為疫情關係也多出許多閒暇時間,於是她向我提出了可以一起在疫情期間為小朋友和父母創造一個綜合藝術的空間做情緒的抒發與連結內在。
 
她的專長是美術,而我是說故事,我們結合了這兩種元素,共同製作了可以讓小朋友在家聽故事、動手做去連結面對疫情下的焦慮、恐懼、不安和不確定的特輯。
 
多虧有她的idea,拯救了當時不知所措的我,也因為工作上的互動和日常相處不大一樣,我們在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需要再磨合的地方,更長時間的相處也讓我們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於是我發現到,疫情帶來的,也不全然是壞事嘛!
 
至於工作上,八月以來也有慢慢轉成線上的方式。要嘗試新的方式來進行戲劇治療,剛開始難免有些抗拒、挫折,但慢慢的我發現,其實線上治療也有它的好處!
 
雖然線上治療可能會腦補一些細部表情、動作所傳達的資訊,但因為個案是在自己的家裡,對他們來說是很熟悉的環境,反而能更快地投入,或是當個案提到某個對他很重要的生命歷程時,也可以直接拿出來某些有意義的物件和我分享。
 
對我來說,實體或線上的治療都各有長處,目的都是能讓人更了解自己,只是進行的方式不同而已,線上反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而鏡頭更是連結起彼此內心的橋樑。
 
除了治療改成線上的方式,我也有和同行朋友一起舉辦其他線上的活動,像是工作坊、夏令營等。雖然重新適應另一種工作模式需要花費心力,但整體來說,疫情雖然對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衝擊,但至少還沒到會餓死的地步(笑),現在的我對未來也慢慢又有了新的方向。
疫情爆發後,面對毫無預警的衝擊,大家的心情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不斷忙著適應新的生活樣態、搶購酒精或其他防疫物品,卻往往忽略了要關照自己的情緒、去重視內心深處的感受和需求。
 
身為戲劇治療師,我最重視的當然就是人們的心理健康了~希望大家能在忙碌之餘可以暫時停一停,給自己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時間,和自己說說話。
 
可以問問自己:
「你有什麼感受?你在煩惱什麼呢?」
「生活上的不開心是不是都憋在心裡呢?」
「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呢?」
 
自我對話的過程,常常可以發現本來沒意識到的面向,能夠更了解自己,同時也會對未來的方向有更明確的想法。待在家的閒暇時間,也可以趁機多培養新的興趣,為生活增添樂趣,才不會被悶壞囉~
 
※萬叔的線上戲劇療癒工作坊已經開放報名囉!連結如下👇
https://forms.gle/C84ybr2YuDeRRsrw5
※疫情之下的情緒調節影片: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3qlhKw1gg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6fj-5wdCs

看不到光,卻用生命跳遠,成為台灣之光──視障跳遠選手

七歲時某一天一覺醒來之後,發現太陽還沒升起,我曾經很有耐心的一直等、一直等、每天都很期待看到太陽再次升起的那一天,但卻一直沒等到。
我是視障跳遠選手楊川輝,八月底要代表台灣參加東京帕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帕運是由存在身體障礙的運動員共同參與的國際綜合運動會,和奧運一樣每四年舉辦一次。帕運賽事分為不同障礙等級,包含截肢、視力障礙、腦性麻痺等。
 
國小開始我就對田徑很有興趣,不過因為看不到無法傳棒,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大隊接力我都跑第一棒,國中400公尺縣賽得到亞軍後,才開始參加全國性賽事!接著陸續拿下田徑世界錦標賽銀牌、亞帕運田徑男子100公尺金牌。那時候我才發現,我不用再等了,看不到太陽,就努力成為自己的光。
由於在國際賽事中我的跳遠表現更好,所以從跑步跨領域到跳遠。不過視障跳遠選手在訓練和比賽時都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沒辦法模仿一般選手騰空的動作和準備進沙坑的點,教練有時候會親自示範,讓我們藉由觸摸他的身體、調整姿勢。視障者平衡感比較差、容易跑歪,而且比賽時旁邊觀眾席太熱情也會受到影響,通常20幾位選手有一半的人都會跑歪,跑歪的話還會撞到旁邊的選手或教練(所以有時候會私心希望競爭對手不要跑太直)。
 
跑歪事小,如果沒跳進沙坑,很可能直接摔成下半身癱瘓,所以每一跳都是「用生命在跳」。例如我跑32公尺通常跑16步,如果步距比較小,可能就沒辦法跳進沙坑。2018年北京田徑大獎賽中,我第一次試跳扭傷右腳、第二次扭傷左腳,原本想要棄賽,誰知道第三次跳出6公尺60的亞洲紀錄,摘下金牌!
 
不過曾經沒有跳進沙坑,會有心理障礙。我們不像一般選手會以其他金牌得主為假想敵,對我們來說,比賽最大的對手還是自己,只要自己的狀態維持好,就可以保有一定的水準。
帶著老婆和兩個小孩一起到東京參加帕運是我們全家人的夢想,為此我們自己開了國手之手-運動/視障按摩工作室,這樣工作時間比較彈性、能好好訓練和休息。可能有人會想:「你出國比賽花個10幾秒就賺進數十萬,很好賺耶!幹嘛還要開工作室?」
 
其實身障選手的獎金是一般選手的十分之一,每一次比賽前都要花四年時間訓練,真的,好賺嗎?老實說,當選手並不容易,日本選手賽季有企業贊助,但其他國家卻有選手把奧運金牌賣掉賺錢,每個國家有不同生態。像台灣從小就覺得不會唸書的人才會去讀體育班。有一個學妹念體大一個月就休學去找工作了,因為身心障礙的家庭都很不容易。
 
運動員真正在意的其實是賽前規劃和比完賽後續的身涯規劃、輔導、工作問題。媒體報導奪牌選手失業、不敵經濟壓力轉賣雞排,其實是有原因的。對於身障選手來說,出國比賽奪牌後可以領到國家教練證沒錯,但獎牌不等於免死金牌。在台灣,很少有企業願意贊助身障選手,身障者想當全職選手根本是天方夜譚。身障者因為工作環境不友善,得牌後想當教練仍然有很多難以跨越的障礙。現實很殘酷,身障確實替生活帶來很多阻礙,不過,我們選擇自己開工作室養家糊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額外的收入、才能維持選手的身份和夢想。
五月中疫情爆發之後,按摩工作室完全無法營業,不能營業只能吃風吃土吃老本,但多了和老婆相處的時間。這段期間也不能進行戶外訓練,雖然家裡有小型健身房,可以請教練視訊上課,不過完全無法進行平跳的訓練(除非我不介意整個人黏在自家門上或牆壁上)。之後體育署和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有幫我們安排到桃園進行移地訓練,不過其實選手要重新適應環境、場地都很花時間,而且不同項目的選手的需求都不同,但在疫情期間還能繼續練習,已經很幸福了!
 
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實現帶老婆和小孩一起到東京比賽的夢想,不過這次比賽期間8/24-9/5公視粉絲團和愛爾達體育家族都會進行帕運轉播!大家關心奧運、帕運轉播也要看起來,一起支持身障選手!打給公厚嗯厚!!!!!!
 
雖然我看不見世界,但透過跳遠,我要讓臺灣被世界看見。
 
※可以關心身障運動的地方:
1.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https://www.facebook.com/CTPCTW/
2.The Way Out 身障運動的出口 https://www.facebook.com/The.Way.Out/
3.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isabilitySportsTaiwan
 

我們一起來欣賞川輝今年在東京帕運的精采比賽吧!👇

疫情沒業績,員工還要加薪──桌遊店老闆

桌游跟旅遊很像,線下的互動才能為客人的體驗帶來最高的價值。面對疫情的衝擊,要如何應對呢?
 
玩逗樹桌遊咖啡是主打高質感空間、餐飲的連鎖桌遊店,提供有別於炸物、汽水外的健康餐食選擇,目前有玩逗樹桌遊咖啡-南京三民店、玩逗樹桌遊咖啡-羅東店、玩逗樹桌遊咖啡-中原店等三間分店。今天我們邀請了玩逗樹的老闆Benson,來和大家分享疫情為工作帶來的影響。
-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店開在警戒時
宣布三級警戒的那天,正好是中原店的開幕日。在開幕前,我們已經投注許多心力在行銷上,但警戒一宣布後也只得作罷,原本精心安排的活動、邀請的樂團演出,全都被迫取消了。
 
面對疫情突然間的變化,政府也馬上發布禁止內用的規定,讓我們不得不快速想出新的因應方式。我們在一個禮拜內,將內用轉換成外送、外帶的形式,更改店內系統、和外送平台簽約、進行人力調度,也架設了官網、建立線上商城,蒐集各種行銷素材、拍商品照…..等等,逼自己在短時間內進行轉型。
 
雖然還有外帶外送可以做,但對於主要提供實體環境和氛圍的桌遊店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們也因此縮編了一些人力。三級警戒期間,同仁們還是需要來店面上班,處理的工作內容也和之前不大相同(少了服務客人、介紹桌遊,多了備餐、和外送員溝通等事務)。
 
為了讓外送員可以等得舒服一些(也減少外送員提早來等待、催促的壓力),團隊中有人就想出了提供外送員免費冰紅茶、冰毛巾的服務,不用花過多成本,就能減低彼此的壓力跟不適。
 
面對疫情衝擊的同時,也讓我訝異,我們團隊竟然可以這麼快速地做出調整來因應市場變化。
-有人拔刀相助,也有人…
除了部分人力的縮編外,我們也在疫情期間決定結束公館店的營業。其實本來羅東直營店也快要撐不下去,但很幸運的是有一群老顧客,不忍心看店面就此消失,所以主動提出願意合作加盟,讓公司不用負擔羅東店的虧損,能繼續維持營運。
 
無論是團隊同仁的共患難,或是老朋友們的大力相挺,都讓我覺得非常感動,在如此受到打擊的時刻,往往能更清楚地明白哪些夥伴是願意一起攜手撐下去的。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有的人是更重視自身利益的。
 
我們原本有位四月才到職的新同仁,在六月疫情正嚴重時,卻打電話向我提出加薪的要求,原因是『到職滿三個月就應該要加薪』。
 
我聽到的當下覺得有點難過,在公司這麼艱困的時期,其他同仁都費盡心思想著怎麼樣才能減緩疫情的衝擊,但他似乎沒有感受到公司所面臨的情況。
 
經過幾番思量後,我拒絕了加薪的請求。最後,這位同仁選擇離職,也期盼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工作場域。
 
-糾結的心情,希望開放又怕疫情爆發
近期的狀況已經比先前好了許多,也接到不少訂位、包場的詢問,如果疫情成功緩下來,情況是不大需要擔心的,就怕又爆發下一波疫情,再封兩三個月,真的就很有可能撐不下去……。
 
政府對外食的條件有逐步放寬,我也不是要大家一窩蜂開始到公共場合內用,但還是希望大家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多多支持喜歡的店家,無論是訂購外帶、外送,還是到線上賣場購物,都是能讓我們繼續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啊!
 
-為客人提升價值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因為我本身讀的是心理系,所以我開業的其中一個重要初衷也是想推廣心理健康資訊。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和其他心理諮商所配合,邀請心理師一同舉辦工作坊、講座、課程、聊天室等大大小小的活動,希望能讓大家更明白心理照護的重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我們也創辦了粉專「玩逗心球-星球上的心理話」,和大家分享心理方面的小知識。原本我們打算要推動『心靈整理師』的企劃,會由具備專業背景的同仁來和大家聊聊心,讓民眾可以透過更平易近人的管道認識心理健康的領域,但因為疫情也被延宕了。
 
這個企劃我們預計等疫情緩和後再正式推出,如果有興趣,可以follow我們粉專的消息,到時候歡迎一起來參與喔!
 
※玩逗樹線上商城這邊逛👇
https://wondertree.waca.tw/

等不到國境解除封印,導遊當起直播主尋求一線生機──導遊

旅遊業無疑是疫情下的重災戶,最慘的可能是導遊和領隊,尤其像我主要當領隊帶台灣人出國、以及在台灣替外國客人進行英文導覽,導遊和領隊沒有底薪、勞健保必須自付,去年三月台灣正式公布旅遊鎖國後,收入頓時歸零。
 
有生計壓力的導遊們開始改去工廠或工地打工、開計程車或uber、到捷運站幫忙量體溫、當起夜班保全或變身成吳柏毅和傅潘達。大家都緊抓著能維持生計的任何一線生機。
 
疫情期間很多旅行社都跟著轉型,今年五月之前,我也嘗試當起直播主,只不過這個直播主沒有冷氣吹、沒有人喜歡喊喜歡、也沒有人送我火箭,還必須在37度的烈日下帶著美國客人欣賞台灣的風景。不過當時台灣是少數不需要居家防疫的國家,即使數度快被烈日烤乾,但能保有導遊的身份還是令人覺得幸福。
因著老婆今年考上公職教師,我就領著每個月(沒什麼毛用的)一萬塊的補助在家裡當起全職菜鳥煮夫,開始學習洗衣燒菜罵小孩。每天被迫收看兩個女兒主演的冰雪奇緣、就算Let it go的時候手撞到牆壁還是要演好演滿。在她們發脾氣亂哭的時候問她們:「哭完沒?」只會得到更淒厲、更響徹雲霄的哭聲(老天保佑她們未來的另一半)。如果燒的菜不合女兒胃口,女兒還會對著你大吼:「這是我跟你講最後一次我要吃麥當勞!!!!!!」
 
長期和家人長時間相處真的不容易,這段期間我多了很多練習和小孩溝通的機會,要提醒自己盡量不帶情緒、不要用權威的身份去壓她們。她們有能力好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之後,父母就能仔細傾聽並對症下藥。如果可以其實我希望她們一天醒個三四個小時就夠了(這可能是所有爸媽的願望?)。
最近老婆開始放暑假,我要暫時卸下煮夫的身份,為轉職做準備了。之前來過台灣的外國客人在我的Facebook留言:「希望有了疫苗之後,旅遊業能儘早重新振作起來!」
 
「When you can’t do what you do, you do what you can.」當你不能做你本來做的事,你就做你能做的事。我在心裡這樣回答他。
旅遊這件事屬於奢侈品,發生任何天災時,例如:SARS、颱風、地震等,旅遊業都是第一線受災戶。我們每天都在祈禱疫情能夠盡早結束,等待能重拾我們的專業、能重新上工的日子。不過目前降二級警戒並不是出門遊玩的最佳時機,微解封是為了在防疫和經濟之間達到平衡。想想辛苦的醫護人員、想想每天都要開記者會的衛福部,出門旅遊這件事還是再緩緩吧!防疫還是不能鬆懈啊!!!

發布三級警戒即失業,演藝人員收入大減迎寒冬──演藝人員

大家好,我是演員李梓誠 Li Zi Cheng,主要代表作是公視跟日本NHK合製的電視劇《路~台灣Express~》,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在疫情期間面臨的種種情形。

疫情對影視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早在三級警戒前,各劇組都已經規定要戴口罩拍攝了,就在三級警戒發布的那天,我正參與著一部電影的製作,發布當下有些劇組馬上宣布收工,有些則是當天拍完就暫停、延拍。也因為禁止群聚的規定,我之後的所有公告都被無限延期,每天在家就是運動、看書、追劇等等,但也因此發掘了不少新的興趣。
 
就這樣失業了一個多月後,小劇組(例如廣告)才開始恢復拍攝。工作時,除了演員須配戴口罩,劇組人員也都要穿著防護裝(防護衣+面罩+口罩),包得密不通風,非常悶熱。
 
演員的試鏡則是改成線上視訊,這個方式比現場試鏡多了不少挑戰,像是面臨到收音、訊號的各種問題,也因為鏡頭太窄,侷限了自己的表演,導致導演、製作人沒辦法清楚觀察到演員散發的氣質、細微的情緒等等,對我來說蠻吃虧的,導演跟公司應該也感到很困擾。
 
值得慶幸的是,多虧了前線人員跟大家的努力,確診人數在這一兩周有明顯的下降,疫情警戒宣布降為二級後,我的工作也開始忙碌了起來。可能是老天看我廢了那麼久,希望我可以快點上工吧!
 
我正在著手拍攝兩齣舞台劇和一部電影短片,在開拍前三天,我們都必須先做自我快篩,確認陰性後才能夠進劇組拍攝。
 
我目前的行程基本上都被排滿了,八月份更是幾乎沒有任何假日。雖然感覺自己會超級累,但還是很開心劇組願意選擇我擔任角色,讓我能『報復性工作』,把過去停工的日子補回來!
 
雖然現在疫情已經降級,還是希望大家能好好遵守防疫政策,珍惜得來不易的防疫結果。
 
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要放下私人因素的隔閡,團結起來而不是製造更多的紛爭;也希望媒體不要再標題殺人、抹黑疫情資訊,最簡單來說就像是疫苗,在疫苗短缺的情況下,『打得到的疫苗就是好疫苗』。
 
經過醫生評估後,若適合打就打吧!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相信等大多數人都擁有免疫力之後,我們離解封的日子也不遠了~

被當成病毒,客人付錢用丟的──超商店員

我是一間連鎖超商的店員,疫情大爆發後大家都不敢出門,銷售業績受到蠻大的影響,不過也算是多了更多的空閒,可以做一些平常抽不出時間做的雜務(像是貨架清潔、庫存盤查等等)。
 
我們在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最主要就是入內要戴口罩、量體溫跟實聯制,用餐區跟廁所也都暫停開放。
 
有時候會遇到不配合實聯制的客人,請客人先實聯後再幫他們結帳,有些客人惱羞成怒,說他只是進來繳個費,不用幾分鐘時間,我們還這樣為難他,不然不要繳啊,說完就直接走出去。
 
真的不知道是誰在為難誰……。我們也是按規定辦事啊!而且如果因為這樣導致以後抓不到確診足跡,出事了誰能負責?疫情都已經對社會造成這麼多影響了,進到公共場合好好配合防疫措施有這麼難嗎?
 
也有遇過客人覺得我們店員很髒,接近櫃台就用很嫌惡的眼神看我們,結帳時還直接把錢丟到桌上,真的讓人很受傷。我們冒著風險替大家服務,卻是被當成病毒看待……唉,真的覺得很不被尊重。
 
而且我們做這種高風險工作,比誰都怕被感染,所以都是很謹慎防疫的,那些不知道去了哪裡,還不配合實聯制的人才更危險吧!
 
另一個讓我們店員感到很困擾的,是時不時都會有人在店門口抽菸,客人看到就會跟我們反映,但我們去勸導卻被使眼色,打電話請警察處理的話,通常電話打完人也跑了,實在是很尷尬也很無奈,非常時期真的要請大家「自律」一點了。
 
抱怨歸抱怨,但還是有遇到讓我很感動的天使客人,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客人在結帳時主動關心我說:『你要好好保護自己耶!也要記得吃飯,不要太累喔!』聽到時真的是差點沒哭出來….。
 
也有其他客人紛紛對我說『辛苦了!』,每次聽到這種安慰的話,整天心裡都會暖暖的,也覺得很高興,大多數人在疫情期間還是有做好防疫、盡自己的本分。
 
疫情的衝擊為社會帶來很多的不安,但在混亂、黑暗的日子裡,也讓我們看見社會上總是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護著大家。非常感謝前線人員的付出,也謝謝努力防疫、努力生活的每個你,別忘了,在努力的同時也要好好照顧自己喔~
 
1.圖片來源:聯合報、Line Today。圖片僅為示意圖,非故事角色本人。
2.部分參考資料來源:https://pse.is/3l93ht。《客人憂被傳染錢用丟的 超商店員心酸曝「被當作武肺病毒」》

疫情衝擊實體店面一片倒,但衝擊不了女人愛漂亮的天性──服飾店老闆

我是許許兒的老幫手(註1)阿南,要來和大家聊聊疫情期間,自創服飾品牌面臨到了什麼樣的挑戰。
 
許許兒的服飾屬於中高單價的設計款式,近一半客人習慣前往店面消費,實際感受布料的顏色、材質,親自試穿,同時也在實體店中透過小幫手的介紹體驗品牌所傳達的溫暖。
 
疫情期間門店人流瞬間銳減,對於突如其來的疫情,服飾品項更是衝擊的海景第一排。
 
幸運的是團隊裡的成員很能理解狀況,很快的展開討論方案,首先我們在經營一段時日的臉書社團「 許許兒衣櫥管家 」(當時社團成立的目的是真人穿搭交流:各種身份、不同的生活型態與體型實穿經驗分享,長期在社群與客人互動也累積了一定程度的信任感)上傳影片介紹服飾的設計概念、質料等,小幫手群們也會分享實穿照讓客人看到實際穿起來的樣子。
 

許多觀望已久的潛水粉絲都表示因為更真實、多元的呈現而被『燒到』,也因為WFH的不安情緒和滑手機時間相對變長,在這段時間我們也接觸到更多的新客。

 

社團中分享生活穿搭時,客人也開始注意起照片中服飾以外的部分(笑),像是私訊詢問餐桌上的玻璃杯、工作桌旁的零食、連身鏡哪裡買?我們基於熱心分享了購物連結,但其中有些物件是來自旅遊時的紀念小物,甚至是台灣沒有代理的物件,我便雞婆地當起了召集人。
 
現在除了原本自家開發的設計服飾外,也漸漸地出現select shop的概念(像是日本品牌的限量玻璃杯、香氛火柴等),因為疫情,反而將許許兒的風格藉由其他我們喜歡的品項,整合出更多元的樣貌,意外觸及和原本消費習慣截然不同的客群,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對我們來說非常驚喜更是可貴。
疫情爆發後,台北高雄兩地的店面依舊日日開店,改變為預約制(每小時接待一位客人),仔細消毒,提前準備好客人希望試穿的品項,小幫手分流上班防疫不馬虎,希望大家漂漂亮亮的同時,也保護彼此安全,在這段期間維持日常,也為大家準備好優雅的狀態。
 
因為社團的熱絡,即便無法前往試穿,在螢幕遠方還是能感受到溫柔喔~這是我覺得最棒的地方。
 
還是有很多方法能提供對於實體的想像。為我們帶來衝擊的疫情,同時也催化我鼓起勇氣嘗試再站在鏡頭前多一點,藉由拍攝影片、錄下更多真實感受與生活片段。
 
小幫手們也練習將照片和心情公開在社群裡帶來更多互動,我想大家都很喜歡「真實」。感謝這段時間沒有太多人遺忘我們,有客人請先生開車遠道而來,購買的不只是衣服,還是一份對接下來生活的期待(重點是先生也覺得開心啊)。
許許兒的服飾全品項自製設計,團隊所有成員把消費者當成自己,真誠的對待所有客人,不這麼適合的款式或顏色,我們也會誠實以告(笑),讓你把錢省下來去篩選更適合自己的!像朋友般的關心、打氣聊天,即便充滿很多考驗,我想還是可以在這波疫情存活下來的品牌吧!
 
我們確實需要更多應援,如果你預計購買每天穿的日常生活服,或許可以試著來逛逛許許兒, 歡迎到我們的粉專、社團與官網看看,和你一起發現原本就很美的自己。
 
註1:團隊內所有成員都稱小幫手,阿南是創始主理人,不論年紀啦,我都是元老級的老幫手!

礙於法規,疫情期間禁止線上語言治療──語言治療師

這次我們邀請到博士聽語所_亦口童聲 的王亦群語言治療師來和大家分享疫情之下的酸甜苦辣。
 
我是一位語言治療師,在台北開了一間自己的治療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患者(大多是孩童)改善大大小小的溝通、吞嚥等問題。
 
像是之前有一位住在桃園的媽媽帶著女兒來找我,這個小女生已經兩歲半了,但還不大會說話,口水量也非常多,出門兩個小時就要帶十幾條圍兜兜才夠,媽媽帶著她到處求醫卻始終沒有好轉。
 
經過評估之後,我發現是因為她的口內肌肉低張,才會導致嘴巴開開、口水直流,舌頭也因為一直泡在口水中沒辦法活動,才會都不講話。
 
於是我幫小朋友做了口腔按摩,刺激神經;也讓她做復健運動,像是吹泡泡、吸布丁等練習來增強肌力。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小朋友現在出門只要帶一條圍兜兜,也開始會說話了,聽到女兒終於叫出『爸爸、媽媽』,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
 
這個案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沒想到小朋友不說話竟然是因為口水太多,發現了這個根本的問題後,就像打開開關,讓小朋友的狀況有了突破性的好轉。看著苦惱的家長終於展開笑顏,我也深刻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在三級警戒之後,雖然政府對復健診所沒有特別限制,但因為語言治療會需要看到患者說話時的嘴型,過程無法避免飛沫接觸,所以原本的患者都表示要先暫停一陣子,等到解封後再繼續治療。
 
而且國內的法規禁止線上語言治療,所以也沒辦法改成線上課程(就算可以,成效應該也會差很多),就這樣,我經歷了整整兩個月完全沒有收入的日子。
 
除了沒有收入,還需要負擔治療所的租金和其他雜費,入不敷出的生活實在令人難熬,幸好,最近和緩的疫情為我帶來了一線生機。
 
七月初之後,陸陸續續有家長詢問我是否有接種疫苗,有的話他們想帶孩子回診了(畢竟已經暫停了兩個月,怕孩子太久沒治療會退步)。
 
因為我們屬於第三類醫療人員,在六月就已經有注射疫苗了,家長們知道後也紛紛表示願意帶孩子們過來,現在大概有四成的患者回來繼續治療了。
 
雖然治療時患者還是沒辦法戴口罩,但我們治療師都會全程戴著,除非是要示範嘴型才會短暫把口罩拉下來。在兩組患者之間,我也會空出15分鐘進行全面消毒,避免下一組患者接觸到其他人碰過的東西。
 
很感謝患者跟家長們願意信任我們,疫情期間我們也會做好防疫措施,讓大家可以放心來接受治療。
 
居家防疫期間,許多小朋友在家整天看平板,久了就變成只會跟平板說話而不會與人互動,所以我們會建議家長在忙碌之餘,可以盡量多和孩子對話、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或是讓小孩多做些運動,口部肌肉的發展也會更好(沒錯!運動也會鍛鍊到口腔的筋膜)~大家在疫情期間都要繼續保持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