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証是北部某連鎖旅館的高階主管,旅館去年因為業績持續下滑、入不敷出,已經轉型成為提供居家檢疫的防疫旅館,雖然過程中有一些同事因為害怕而離職,但至少比都沒人入住好。
到目前為止,也有許多原本怕觀感不佳而遲遲不敢轉型的業者,因為實在撐不下去了(尤其是二、三級警戒之後,住房率一下掉九成),原本還在期待國門可以開放,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加入防疫旅館的行列。
–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旅館某天就收到了政府的來電,詢問是否願意轉成『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接收篩檢陽性以及輕症的Covid-19患者,減輕醫院病床不夠的負擔。
阿証和其他旅館高層們為了讓旅館還是能有點收入,接受了政府的委託,扛起了這份大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險工作』,整理出一棟專門接收病患的旅館,正式成為抗疫第一線人員。
–
防疫專責旅館比起之前的防疫旅館工作量大了不少,除了要和軍警、醫療團(醫療領域的專家們,會給予旅館相關建議)密切合作、隨時更新資訊外,也需要在許多地方依政府的要求去配合。
像是旅館內消毒就得更加嚴謹。員工必須穿著三級防護衣,在短時間內做完房務清潔,病人或是醫護人員每次經過一個地方,也都必須馬上消毒,以確保旅館公共空間的安全,常常一脫下防護衣,裡面的衣服全都濕透了。
也因為許多政策都是疫情大爆發之後才制定的,所以時常會調整,有時候政府各個單位的資訊沒有整合,就會導致不同單位要求不一,造成執行上的不便(像是有時候A局要求一天回傳兩次體溫、B局要求三次,旅館就得按要求,分別回傳數據給不同的單位)。
醫療團不同的專家也會給出不同的指示,A督導要求進旅館要穿鞋套,而B督導卻說穿鞋套容易跌倒,鞋底消毒就夠了,遇到專家定時抽查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參照而傷透腦筋,感到無所適從。
前陣子原本配合政府要求,特意空出來要讓醫護人員住的房間,發現入住率竟不到一半,剩下的房間也沒辦法再對外賣給一般民眾,讓阿証哭笑不得。
也不能說完全是政府的問題,畢竟政府想讓醫護人員在外有房間住,不用回家和親人接觸也沒錯,只是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已經爆表,下班後還沒辦法見到家人,這叫誰受的了呀?入住率會這麼低也是合理,就是空出的房間旅館也沒辦法再利用,只能自己吸收了……。
另外,防疫物資也是一個問題,政府配給的量有時候等物流來要等比較久,沒有事先囤的話常常會不夠用,所以旅館只好自己砸錢買,畢竟防疫物資不能省,重點是要保護員工的安全(如果員工被匡列,旅館可能也沒辦法營運了…),自己還買的起時就咬牙硬撐吧。
–
以上這些狀況儘管讓人感到無奈,但旅館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大眾還是很害怕,所以招募不到更多員工加入,導致每個人的工作量跟壓力都超負荷。
在這邊阿証想說的是,事實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這麼嚴重。雖然進行風險相對高的工作,但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防疫規格也是非常高的,大家在這方面可以不用太擔心,希望能有更多有志者一起投入這份意義非凡的工作。
老實說,現在做旅宿業真的非常艱辛,阿証在工作上也有許多『沒辦法』、『不得不』的事,但這份對國家困境的使命感,以及對於員工、社會的企業責任,讓阿証還是堅持到了現在,畢竟如果今天是自己或是家人染病,也會非常焦急地希望能被社會接住吧。
–
今天的下班時間一如往常接近了午夜,阿証一回到家便直接到廁所內洗澡、消毒,因為老婆不准他疫情期間碰小孩,所以洗完澡就必須自己一個人到三樓原本是儲藏室的空房間睡了。
雖然知道這是為家人好,但阿証心中還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孤單,不知道要不要乾脆直接去睡在旅館內醫護人員不住的空房間算了……。
–
圖片來源:臺北旅遊網、高雄旅遊網。圖片僅為示意圖,並非故事角色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