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戲劇的力量,找回心裡的平安──戲劇治療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戲劇治療』呢?
 
戲劇治療指的是運用戲劇、劇場跟心理學的理論來進行心理治療,來達到心理的成長和轉變。過程中,治療師會運用角色扮演、說故事、即興創作等方式,搭配玩偶或其他道具輔助,幫助大家說出自己的故事,通過表達故事去連結自己的內心、釋放情緒等等。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戲劇治療師,就是 萬叔的心café的版主萬寧,要來和各位聊聊他在疫情期間面對到了哪些情況~
我為什麼會當戲劇治療師其實是從表演出發,我本來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上台前會緊張到皮皮挫的那種,直到大學時期參加了戲劇社,我發現可以在台上扮演一個不是我、但又是我的人,是一件很舒壓的事情,可以在表演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更多面向;或像是我很愛看故事、看電影,原本看完後的情緒只能放在心裡,透過戲劇中的故事跟角色也可以將那些感受好好地抒發出來。
 
說起來很輕鬆,但其實我們在表演時也是很不容易的呢!要能輕鬆自如地運用各種情緒並自然的呈現,也要記住很多走位、姿勢的細節。像是之前在紐約拍攝電影時,如果一次沒有拍好,就要再拍第二、第三次時,每次的情緒、神韻都要很到位,但我們畢竟不是機器人,一開始我也碰到許多挫折,得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有一個完美的演出。
 
後來去探索我為什麼喜歡表演發現戲劇打開了我,當戲劇治療師的初衷是希望把自己從表演體會的療癒感帶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夠通過好玩、有趣、生活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戲劇治療主要靠的是非語言的訊息傳達(像是肢體、表情等等),所以一般都是面對面進行治療的。所以,在疫情大爆發後,原本規劃好的治療個案、演講活動、夏令營……,全部都在一瞬間停擺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衝擊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焦慮、害怕、恐慌等情緒瞬間湧上。剛好我的另一半因為疫情關係也多出許多閒暇時間,於是她向我提出了可以一起在疫情期間為小朋友和父母創造一個綜合藝術的空間做情緒的抒發與連結內在。
 
她的專長是美術,而我是說故事,我們結合了這兩種元素,共同製作了可以讓小朋友在家聽故事、動手做去連結面對疫情下的焦慮、恐懼、不安和不確定的特輯。
 
多虧有她的idea,拯救了當時不知所措的我,也因為工作上的互動和日常相處不大一樣,我們在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需要再磨合的地方,更長時間的相處也讓我們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於是我發現到,疫情帶來的,也不全然是壞事嘛!
 
至於工作上,八月以來也有慢慢轉成線上的方式。要嘗試新的方式來進行戲劇治療,剛開始難免有些抗拒、挫折,但慢慢的我發現,其實線上治療也有它的好處!
 
雖然線上治療可能會腦補一些細部表情、動作所傳達的資訊,但因為個案是在自己的家裡,對他們來說是很熟悉的環境,反而能更快地投入,或是當個案提到某個對他很重要的生命歷程時,也可以直接拿出來某些有意義的物件和我分享。
 
對我來說,實體或線上的治療都各有長處,目的都是能讓人更了解自己,只是進行的方式不同而已,線上反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而鏡頭更是連結起彼此內心的橋樑。
 
除了治療改成線上的方式,我也有和同行朋友一起舉辦其他線上的活動,像是工作坊、夏令營等。雖然重新適應另一種工作模式需要花費心力,但整體來說,疫情雖然對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衝擊,但至少還沒到會餓死的地步(笑),現在的我對未來也慢慢又有了新的方向。
疫情爆發後,面對毫無預警的衝擊,大家的心情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不斷忙著適應新的生活樣態、搶購酒精或其他防疫物品,卻往往忽略了要關照自己的情緒、去重視內心深處的感受和需求。
 
身為戲劇治療師,我最重視的當然就是人們的心理健康了~希望大家能在忙碌之餘可以暫時停一停,給自己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時間,和自己說說話。
 
可以問問自己:
「你有什麼感受?你在煩惱什麼呢?」
「生活上的不開心是不是都憋在心裡呢?」
「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呢?」
 
自我對話的過程,常常可以發現本來沒意識到的面向,能夠更了解自己,同時也會對未來的方向有更明確的想法。待在家的閒暇時間,也可以趁機多培養新的興趣,為生活增添樂趣,才不會被悶壞囉~
 
※萬叔的線上戲劇療癒工作坊已經開放報名囉!連結如下👇
https://forms.gle/C84ybr2YuDeRRsrw5
※疫情之下的情緒調節影片: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3qlhKw1gg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6fj-5wd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