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奶奶是阿珠的熟客之一,子女都在外縣市工作,疫情前每天都會到家附近的傳統市場,就算不買菜,也會找阿珠跟其他市場攤販、店家寒暄幾句。
只見張奶奶一跛一跛走來,阿珠緊張地問道:『張奶奶,妳的腳怎麼了?一個多禮拜沒見到妳,發生什麼事了嗎?』
張奶奶笑了笑說:『唉呀沒事啦!阿就最近病毒很可怕,我女兒說市場很危險,要我別再來了,改成去超市人比較少,但現在進去超市都要簽名、看證件,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進不去咩!
我女兒就說要幫我從網路上訂蔬菜、水果,可是送貨的只送到一樓,我提到三樓,自己不小心扭到腳啦!休息幾天,菜吃完了才再出來買菜,不然我一個人在家也悶得慌!』
張奶奶隨手拿了阿珠架上的一把青菜,說道:『還是這裡的菜新鮮,好吃又便宜!唉,妳說,如果之後市場也要簽名或掃一個東西才能進來,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辦勒!』
阿珠心疼地看著張奶奶,說:『不然妳要買菜的時候打電話給我,我再看有沒有辦法把菜送上去妳家!』
張奶奶感激地說:『我自己一個人,菜吃慢一點、少出來幾次就好了!我這腳也是要走一走,不然哪天走不動了也麻煩!時間不早了,我也不要在市場待太久,我老人家走得慢,走回家還要一些時間,這些菜幫我錢算一算吧!』
阿珠替張奶奶結完帳,隨手抓了一把蔥送給張奶奶,說道:『來啦!知道妳喜歡吃蔥蛋,我多送妳一些蔥,自己在家要好好照顧身體,有什麼需要再打電話給我!』
對子女不常回家的張奶奶而言,這些市場的好朋友們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唯一天天都和她說上幾句話的人。
大多數年輕人想和親朋好友連絡,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立刻用Line、Facebook或Instagram和想念的人見上一面。
不過,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像張奶奶一樣,不會使用手機、甚至是不會寫自己名字的人。
疫情讓我們了解到這是一個不能只關心自己、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時代。
1.圖片來源:數位島嶼。圖片僅為示意圖,非市場現況亦非角色本人。